因着这最后一条,芬娘还把绣品的价格从十五文,提升到十八文!

    每一张绣品再增加三文,以确保姜家的能信守承诺,以后有了新样式,都先紧着她家芬香阁。

    最后,沈沉澜带过来的那套成衣,自然也是她收了。

    以一两白银的价格收的。

    之前在村里时,她还看不上,觉得这少年郎狮子大开口。

    现在再看这套成衣,布料是次了点,但上面的绣工好,花样新奇,她让绣娘再拾掇拾掇,也能卖个二两。

    东街的贵人们,可不差这点钱。

    这些年风调雨顺,哪家哪户手里没点余钱。

    做一套成衣花费的功夫可就多了,以一两收的,不算贵。

    她还想起那少年郎,喊的那声“芬老板”,没忍住笑了一声。

    就没见过还有人这样称呼的。

    这个昭和镇,多的是像她这样没有正经名字的人,有的还从小到老都是狗蛋、二狗那样叫。

    她从小被唤作芬娘,也都习惯了。

    就算如今当了掌柜,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他字识得不多。

    这下谈妥了一件大事,她心里的石头也松快了,当日就早早收铺子回了柳叶巷。

    她在这巷子里置办了一套宅子。

    这刚回到门口,就见隔壁那刚搬来三个月的人家,稍年轻一点的媳妇挎着篮子走了出来,看样子是要去买菜。

    好巧不巧,她记得这户人家还刚好就姓沈。

    那年轻媳妇见了她,主动唤了她一声,“芬娘,这是刚回来呢?”

    芬娘不甚熟络的应了一声。

    就见那门边又走出来一少年,不太客气的催促道:“磨磨蹭蹭什么呢,还不快去,别到时候回来又晚了,饿都饿死了。”

    那小媳妇面色有些尴尬,当即不再寒暄,加快脚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