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流光阁>修真仙侠>战斗在魔法世界 > 第288章 入伙
    咱们的生日距离有三个月,其实是好事,加上三胖子的生日,再加上你我两边各有的一些节日,我算了算,这样可以每过三天就是一个节日,嗯,有的时候会发生一天过两个或者三个节日的问题,可以协调,可以协调哦。”

    “那好。”

    “今天就是我们的入伙饭了,大家干杯,嗯,这是新酿的水果酒,味道还算可以,不算干涩,你多喝一点。”

    轩辕明月却是说道“你不会是想灌醉我吧。”

    王赫一笑,狠狠喝了一口,说道“我先喝,先醉倒的是我。”

    他又转头对三胖子说道“三胖子多吃肉啊,你吃了这么多年炸鸡,也是时候换个口味了,以后跟着我,有你好吃的。”

    三胖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我希望哥哥和姐姐永远不要离开。”

    “好,没问题,我不会离开,明月,你呢。”

    轩辕明月明知道这话问的是会不会离开三胖子。

    但是似乎是在回答,会不会离开王赫一样。

    她害羞的两脚交叉,却是狠狠的“轻轻”踢了一脚王赫,想使劲儿,不舍得使劲儿。

    不过,两人继续喝酒,却也是不断的喝着。

    酒这个东西,白酒辛辣无匹,咬牙切齿往食道里灌,像在吞刀子。红酒颜色口感都透着不正经,含在嘴里经不起琢磨。啤酒微苦口滑,群众都反映像喝马尿。酒不仅难喝,更难过的还在后面。

    断片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坐立不安。每次足下传递而来的微小颠簸都在脑袋里放大,变成一阵令人心悸的痛楚。你抱着头躺下,大口呼吸间也是连夜发酵的酒气。

    你清楚这种感觉,把它简单粗暴归纳为头痛,戴着口罩对经过的人解释,我感冒了。事实上不适已遍布全身四肢百骸,不好意思说其实不光头痛,我还胃部翻绞,嗳气连连,连夜脱水体重骤降三两斤,乏力,走哪都像踩在棉花上。

    被酒精完全击溃了,奄奄一息捱在床上。进入你世界的任何声音光线都是一种折磨,接受的信号经神经传递,全部转换成不清不楚的钝痛在脑袋里缠绕。日子很难熬,每个细胞都病了。

    酒不过是介质罢了,真正吸引人的是酒入口中,内化到精神层面的东西。喝醉了酒,脑子昏昏沉沉,意识会紊乱,人进入一种迷乱而混沌的状态,而在日常中呢,人常常是被要求处于清醒状态的。清醒的状态和醉酒的状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酒呢,就像是一把钥匙,人有了这把钥匙就可以自由进出于两个世界之中。进入醉酒的世界的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所谓积极,即狂欢、享乐、纵欲。我们平常喝酒,不少是属于此类的。譬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坐在一桌,大家碰碰杯子,喝两口酒,这是在庆祝;譬如人逢喜事,娶老婆,生孩子,中状元,自己开心极了,放纵醉他一回;譬如闲来无事,又没忧虑,开一瓶酒,坐在阳台上慢慢地喝到微醺,这是在享受人生;这种喝醉酒,是去醉酒的世界度假,开心就完了。所谓消极,指的是借酒忘忧、消愁。这当然也不少见,失恋了喝两杯,失业了整几瓶,人生在世本就不称意,以人力一时不能挽回的事情太多了。清醒着难受,整天整夜想着伤心事,不如去喝酒,喝醉了迷迷糊糊地,没准能忘掉。就算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也没关系。喝多了酒,委屈的情绪积累到一个爆点,吐了,胃解脱了,你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解脱了。情绪积累得太多,总是需要一个突破口来发泄的。这种喝醉酒,是逃狱,从清醒却痛苦的世界监狱中逃走。

    其实从喝酒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酒神精神这个词呢,一瞅就是西方引入的,中国压根没有这玩意儿。所谓酒神精神,是自由而狂欢的,它笑一切人生的悲剧,鄙视肤浅或虚假的乐观主义,虽肯定人生的悲剧性,却强调要超越它,对抗并超越命运,从而肯定人生,享受人生。自由产生艺术,所以酒神精神在艺术里无处不在。尼采的悲剧精神即来自酒神精神,这也是尼采哲学特色之所在。外化到生活层面的酒神精神,就是刚才提到的积极的醉酒,即狂欢、享乐、纵欲。那中国没有狂欢和纵欲?废话,当然有。中国有没有酒神精神?至少在喝酒、歌颂酒这一项上少之又少。这可以从文学上看出来。“同样写饮酒,东方是借酒而忘忧、消愁,西方的酒神却是创造极乐、狂欢。”西方文学写酒,往往是赞颂酒神精神,谈的是人生和命运,是进取而积极的。中国人歌颂酒,往往是逃避、厌世、回避现实,离不开个人生活层面,是被动而消极的。

    酒是最好的调节剂自古以来都有“无酒不成席”之说,社交关系的维持离不开白酒的调节,在饭局上必须要喝酒,应相互之间推杯换盏、;聚餐时浅饮雅酌、交流感情瞬间完成,多人共饮拉近距离,所以酒后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一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让人不得不喝。

    古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说,当人遇上不如意的事后,独自一个人也可以喝点小酒,麻醉自己,在当时大醉一场解除忧愁,过了这个节点,人就能冷静下来思考了。

    本质是等级秩序。敬酒与劝酒文化都是在不断地确定自己的身份与位置,上级劝酒下级,既是施展权威。下级不喝就是对权威的挑战,这种不服从会让高位者觉得失去了掌控感,觉得"没面子"。下级向上级敬酒则是确认自己的从属地位,一般要多喝两杯才能体现对方地位比自己高,而上级则可回敬可不回敬。行为并不是平等的。逼酒从来都只有长辈逼晚辈,上级逼下级,甲方逼乙方,饮下的酒精越多,权势越小,地位越低。

    酒本身的特质就是能软化人的理性框架,激发人的感性能量。而人的理性积淀固话到社会整体层面,就化身为身份和等级,就是说社会属性中的各类条条框框规规矩矩,其实都是人类理性对现实的反应的固化,人类的身份等级区分是人类理性的结果。那么酒就可以相应地去消解这些社交壁垒,消解度和酒精摄入量成正比,和摄入方式直接相关。所以,有经验的酒道中人,他们可以熟练利用酒精开道如同一艘破冰船去展开探索之旅。而高位者如果主动饮酒劝酒就是他试图拉近距离的姿态,低位者借着强化高位者地位的借口敬酒其实反而是在削减地位差。酒局上经常出现的荤段子、政治笑话更是体现了这种对原有理性秩序的消解。但是这种消解也是有技巧的,你来我往,九浅一深,各种试探和互动。对各类试探的反应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交经验和对跨越社交壁垒的敏感性和控制力,别人劝酒你太不喝了是,一来就喝是傻逼,这个分寸平衡还要看环境对象,很难掌握驾驭,在酒局中人看来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这个能力不单单是情商和智商,还是社交经验的体现,所以他们在这种平衡中如冲浪漂流般找寻着探索的快感和找寻极限的刺激。局外人不解其趣就觉得这有嘛意义?拿身体开玩笑?真是恶趣味!恶趣味么?爱好者看来,酒局就是一个搏击场,平常不能耍的拳脚这里坑蒙拐骗都可以用上,打完收工一笑泯恩仇;这里又是个大戏院,喜怒哀乐半真半假,脸上一抹一觉醒来不对账。我等情商太低的人看得懂也玩不转。那有人问了,没饭局之前人们也喝酒啊!对了,这样看就更明显了,比如原始部落少数民族,他们没条件人五人六开一桌怎么操弄酒文化?那就开舞会跳舞呗!围堆篝火就可以嗨起来,纵向地位差不明显,消解横向身份差也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赛落赛!说到跳舞就可以收尾了,从这里还可以找出酒文化和舞会的共通点,他们的表现方式都是一种调戏嘛。跳舞是异性之间的适度,酒可以成为同性之间尤其是男性之间的适度调戏。我先总结下我的观点酒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解身份壁垒的社交互动,这种壁垒既包括纵向的地位差,也包括横向的疏离感,这种互动表达方式为一种相互的调戏。简而言之,节操扫地的说头是酒文化是人类一种融合性的调戏文化。